樊氏八卦掌传承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传承 > 【转载】对八卦转掌的一点见解

【转载】对八卦转掌的一点见解

[转载]对八卦转掌的一点见解 

来源;新浪博客   作者不详

     最近家中安装了电脑,有幸能在网上见到各位八卦同仁的风采,很是高兴。能有这么多武林同仁,为中华武学的传承再努力,实是武学之幸,后学者之福。向您们致敬。

     但就我所见的八卦掌视频,谈一谈自己的一己之见。至于所演练的八卦刀,剑,枪,六十四手,及用法等各有所长都值得学习。

     今就所见到的八卦转掌谈一点个人的见解,八卦掌是董海川老先生所创,其门下弟子多为带艺投师,其中大多是投师前就以经很有名气功夫的练家。因而董公在传授弟子时,是因其个人的武功功底,及个人的自身条件加以改造,因人而教,所学各异。但是有一点是不可质疑的,那就是八卦转掌的转法及要领,是一样的没有两样。只是后人在习练中练走了样,因为八卦的转掌易学难练,为万法归一,聚武学精华为一体而成一式,归行于道,逆反先天,阴阳反用,由逆至顺,至太极之极。含三才之像,形意之法,八卦之位,周天之数,易学之理,武学之要妙尽在其中。尽显八卦掌的独到之处,和与众不同的特点。

     八卦转掌讲求的是:顶头顺项,裹背开胸,双肩环抱,拧腰坐胯,提肛溜臀,舌顶上齶,空胸实腹,周身正直,前如推碑,后如靠山,周身放松而不散,四稍撑劲而不僵,八字是:夹裆,挤步,透底,趟泥,足下是三

平:平起,平行,平落。(还有许多要领就不尽述了)

     但凡世人说到八卦转掌,都会说是走圈,转圈,其实董公所传的八卦转掌,并不走转出来的,而是追出来的,并且不是圆圈,而是八卦图形,即圆的切面,这就是真正的八卦转掌,决无半点虚言。八个四十五度,成三百六十周天,暗含四正四隅,阴阳转换太极之像,五行之法,炼的是混元一气,炼时不怕慢,越慢越入道,八卦五行歌曰:欲求五行劲,还得四稍求,周身正着劲,慢慢往里找,······。要想炼好八卦掌,就必须炼好转掌,要想炼好转掌,就必须站好八卦桩。这里就不讲八卦站桩的要求了,以后再讲。就单说八卦转掌,八卦转掌又叫行桩,是在八卦桩的基础上,桩型不变,而脚下行动成为行桩。其中前面所讲的身体要求不能有任何变动,下身的要求就是八字法。现将恩师所传的八字炼法及自己的一点体悟与同仁分享。

      — 夹裆:是两腿相合,双膝里和相抱成剪子股,前腿向里拧劲,使裆闭合这样在转掌时双腿就不会分开

,后腿发力时,前腿才不分开,摇摆,散劲,才能有下面的挤步。

      二挤步:是八卦转掌的独到之处,是和夹裆分不开的,转掌时每行进一步并不是迈出去的,而是通过后腿的整体发力,将前腿生生挤出去的。而且在行进中身体不能出现前俯后仰,左右摇动,上下起浮。一定要保持

中正,力由后足跟起整脚发,传至脚踝关节,膝关节,髋关节,至腰挤出前腿,使身体整体往前运动。

      三透底:是意念,而在形体是指前腿被挤出时,其前脚在前行时,要整脚与地面相接不能离开地面,也不能踩实地面,要似挨非挨,似离非离,即要有踩力,又要有提力,还要有前挺力,但还不能僵力要整脚放松。

而意由涌泉透出直达地心,如行犁一般。其心法只可心传口授,很难用语言表述,请见谅。

      四蹚泥:是指两脚在行进时,如人在没踝近膝的泥中,有很大的阻力,前挡后陷,其前挡是挤步前行如前有物,后陷是指后脚如陷泥中需整脚拔起,过步如箭摩胫而行如蹚泥一般,其中即有意念,还有行步,更需要功

夫。有趣者可到平膝的水中一试,自有体悟意觉。

      三平即:平起,平行,平落,

平起:指后脚整脚发力拔起,不得先起脚跟用前脚掌发力,这就要求炼者的脚踝关节有极好的韧性才能做到。

平行:除指脚下要平外,还要做到肩平,胯平,身正,其身体整体前行也要平行,如水中漂物一般。

平落:是要求前脚着地时,要整脚着地踩实,不可前脚掌或外脚侧先落着地,要平落,落地要稳,要实,要落地

成桩。

      八字法与三平虽然是分着讲,但是在实际炼中是体现在一个动做中的,其中还有许多要领,要求需要做到

都要体现再八卦转掌的一式上。只有做到了这些要领和要求,并真正知道这些要领及各条弦的所再,才是真正的

董公所传的原汁原味的八卦转掌。

       其实八卦转掌的具体要求细节还有很多,很难用文字来表述,必须得明师的心传口授,身教方能有所成就。此乃不二之门。

       余今有违恩师所训,细讲八卦转掌八字法及三平。愧对恩师,因为八卦掌是不许落笔的,因其是可遇而不求的,所以必得明师传与因缘具足之人。但眼见八卦掌的转掌成如此之炼法,叫人不寒而慄,如此传下去真正的八卦掌将复何再,使后人以为八卦掌也不过如此,就是走走圈而已,而不知其中之深妙所在,更不知此乃修道

之法不二之门。虽然民国年间出了一些八卦掌的书,但大都只是只言大理,不言细节,或只讲其八大掌,因其自

古武学有传法不传功之说,及宁传十手不传一口的教法,大道不可轻言,非常道也。

       余今言之虽愧对恩师所训,但更怕愧对先圣。为不使后学八卦掌之人一误再误,望恩师在天之灵谅之。

以上所言为一己之说,如有不对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。
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