樊氏八卦掌传承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动态 > 八卦掌文史简论

八卦掌文史简论

一、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家史 


     二、董海川的出走、更名与南游      董氏家族世代居住在山西省洪洞县,董俊曾任龙虎卫上将军左副元帅之职,明朝初年迁居河北藁城,其后代子孙连续五代均为武将,到第六代董良辅奉旨迁居雄县开口村,第十一代董冀北及以上五代均任保定后卫镇抚使。第十五代董宪周幼读诗书,并请众多名师学武,“必尽其术而已”,“艺既成,威名震河朔”。董海川较董宪周年纪稍小。董海川之祖父董博轩携家迁居朱家务村后,至今已有八九代人。董海川原名董明魁,其父董守业共得三子,长子董德魁、次子董明魁、三子董武魁。董海川与董宪周长时期形影不离,经常往来雄县与文安之间,串学访友于名武场,这对于董海川过早步入武林,同时对董海川以后创编八卦掌奠定了基础。据文安文史资料和雄县县志记载得知,董海川家族中,许多人均为武将,“将帅门第,武功渊源,机因实非虚言”。 



     董海川的父亲以务农为主,家中生活不富裕,而董海川不喜做农务,嗜武成性,每天均在外练武、游学,夜晚常越墙而归,因而引起继母和父亲的烦感。1810年(嘉庆十五年),文安县遇大灾,颗粒不收,使继母和父亲对董海川的不满进一步加剧,以后几年中双方关系日益紧张。由于董海川从小步入武林,一身正气,爱管人间不平之事,因而坏人惧之,好人爱之。董海川的许多义举曾博得一位的姑娘爱慕,但在封建时代,必然会引起非议。董海川决心以武艺考取功名,便离家出走,并发誓不挣很多钱,不取得功名绝不回家。 


     董海川从此离家出走,他先到雄县开口村,后来到京城(北京)以求取功名。谁知到京城(北京)后方知北方乃武林高手云集之地,董海川与人比手均败北,方知天外有天、人外有人。因无面目回家见父老乡亲,他决心走遍名山大川、广学各家武艺。为了不给家中招惹麻烦,他决定隐去父母所定之名“明魁”二字,起字号为“海川”,因而海川二字一直流传至今,而许多人不知董海川的正名叫董明魁。“海川”二字,即容纳百川之义。董海川从此开始云游四方,到一处,学一处,访一处,他常与人比手,验证所学。所走之地包括河北、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等地的名山大川,拜访各地高人隐士及武林高手。 


     经过近30年的求索,董海川五十岁左右时,他已将许多种拳术及佛家、道家的练功方法集于一身,其功夫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,并具有了许多特意功能。在那段时间,董海川创编出一种新的武术拳路,最初定名为转掌。当然,过去对董海川的师承问题有过不少种说法,其中不乏有离奇的神秘色彩,但都经不住考证。 


     三、董海川进京首传八卦掌 


     董海川约于1855年复来北京,入宫当差。因多年习武,时露英气,引起宫内猜疑,后改在肃王府当差。董海川常在夜晚无人时练功,后被王府总管全凯亭发现。全凯亭略懂武功,有意经常接触董海川,几次靠近董海川身体都靠不着,方在董海川武功深厚。一次在肃王庆贺寿日集会之时,组织武术表演与比手。董公当时负责肃王茶差,而比武场又被王公大臣家眷围得水泄不通。此时肃王要茶水,董公无法入内,情急之下,便腾空跃起,八步凌空,以众人之头上越过,到肃王前献茶。这一举动惊动了在场所有人员,肃王命其献艺,董公在没办法的情况下,演示了自己创编的转掌,即八卦掌,在场的武林高手无不惊讶。当时在肃王府任武术总教师的沙回回提出与董海川比手,败北遭免职,沙回回即拜董海川为师,又行刺董公未遂,潜逃。肃王任命董海川为王府武术总教师,封七品领衔、护院总管,京都武林为之震动,比武投师者络绎不绝。董海川此时在北京首传八卦掌。凡与董海川比武者匀败北。后来,号称杨无敌的杨露禅先生与董海川先生比武后也说:我与董先生比武只能比个平手,胜董海川先生很难。二人以后结为好友。当时在善扑营任教头的尹福先生经人介绍与董海川先生比武,只一手尹福先生即败北,立即啊头拜师,从而董海川先生名声大震。以后,程庭华、史计栋、全凯亭、梁振圃、刘德宽及达官贵人、公子王孙几十人陆续拜在董公门下,从此董公开始广泛传播八卦转掌。 


     四、早期八卦掌在南北城的发展 


     董海川开山门收徒之后,碑上有名者五十七人,未上碑者不计其数。八卦掌在公子王孙、达官贵人及一般练武者中影响极大。投师者多带艺拜师,董公都因材施教,各授其技,基本功、转掌不变,再根据每个人原来所学武艺进行指导改进,这样便为以后形成尹式、程式、梁式、樊氏等不同风格的八卦掌打下了基础。八卦掌很快风靡北京,波及全国。以号称镯子尹——尹福、眼镜程——程庭华、贼腿史六——史计栋、煤马——马维祺估衣梁——梁振圃、樊疯子——樊志勇、大枪刘——刘德宽、花杆宋——宋永祥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著名弟子逐渐名扬京城及全国。尹福先生和程庭华先生先后创办了南场和北场两个武场。南场是程庭华先生创办的,北场是尹福先生创办的。南场所传八卦掌后称为程式,北场所传八卦掌后称为尹式。程尹两式在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东等地广为流传。第三代门人多为官吏和商人以及公子王孙、达官贵人。尹福先生以教官吏为主,他还曾为光绪皇帝武术教师,并担任慈禧太后的护卫。程庭华先生、梁振圃先生、刘德宽先生、刘凤春先生与形意拳名家李存义先生、张兆东先生结为八拜之交,形意拳界曾掀起了学习八卦掌的热潮,李存义、张兆东等先生后来也成了八卦掌名家,而他的弟子中,如黄柏年先生、姜容樵先生、韩慕侠先生、李子杨先生都成八卦掌名家,承传八卦掌并著书立说,从而促进了八卦掌、形意拳两大拳种的大团结,形成了八卦形意不分家的传说佳话。这些都对八卦掌的发展、普及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煤马马维祺先生功夫精纯,名噪京城,他与人比武从未输过,但他性情暴躁,比手伤人最多,他的功夫深受董公喜爱,可惜29岁早亡,后无传人。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先生生于1797年,于1882年与世长辞,享年85年,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。 


     五、樊志勇与樊氏八卦掌 


     樊志勇先生,满族正白旗,世居北京,生于清道光年间20年(公元1840年),家住朝阳门外王家园村,卒于1922年享年82岁,后葬于东直门外王家园村外(今北京亚洲大酒店西侧)。幼年酷爱武术,曾习少林、弹腿罗汉拳、大、小洪拳等,后带艺拜董海川祖师为师,学习八卦掌法,曾被董公专留在萧王府练功四十九日,传受佛家和道家功夫。艺成之后,功力浑厚、精散打、善实战,为人忠厚老实,嫉恶如仇,不与显贵往来。1898年受师弟刘宝珍之邀带家眷一同去固安县,并在那里居住三年,当时其女樊凤兰十四岁,曾亲眼目睹父亲掌击匪首“黑骡子”于西红寺。


     民国初年卢景贵编著的《曹氏八卦掌全谱》董海川先生传中写到:徒中最有名者为尹福、程廷华、马维祺、宋长荣、刘凤春及樊疯子六人。


     六、樊氏八卦掌的继承 


     樊凤兰是樊志勇的独生女儿,生于1884年,故于1967年享年83岁,葬于南湖渠(今北四环)一带。其后人还在新中街居住。樊凤兰在武术界和八卦掌门中享有威望,是六十年代北京八卦掌门中三老之一(三老:樊凤兰、程有信、郭古民),她为人老成忠厚,所以人们尊称为:“樊大姑”。樊凤兰自幼聪慧好学,并得其父的真传,成为樊氏八卦掌的全面继承人。 


     由于樊氏八卦掌传授特殊,因此在选人上比较认真,教学也比较严格,故传人甚少,。樊志勇所传弟子有:王志、宁洪亮、李子燕、扎力芬、敖庆华、陶永福、樊凤兰、石庆生等。但大多数弟子没有继承人,只有樊凤兰、石庆生等传下少许人。


分享到: